首页 > 2023版本 > 文字头条 正文

文字头条

千万亩良田沃野 让“新农人”变为“兴农人”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4-05-10 10:21:57

  “就用水这一块,高标准农田每亩地的灌溉效率比以前分散种植能提升15%。”5月8日,在银川市掌政镇碱富桥村的高标准农田中,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兵指着田埂边笔直的板渠说,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一渠一沟”“一渠一路”灌排布局,还省时、省水又省力。

  “以前田块分散大型机械进不了地,农户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赚不了几个钱,人都去务工,地也撂荒了,求着人回来种地都没人愿意。现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不光年轻人回来承包种地,上个月邻村的几个种植大户也抢着包地,我们筛选了一周才确定下来。”杨金兵说。目前,掌政镇碱富桥村、强家庙村、永南村三个行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已达0.67万亩,年增收粮食产量可达33.73万吨。

碱富桥村的高标准农田。

  “以前不规则的农田已变为田成方、管相连、路相通,精准滴灌施肥的高标准农田。过去种地是辛苦活,现在种地是技术活。”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的智能农机示范园区大田里,明龙农机服务公司经理朱国华一边指挥着十几台大型农机在广阔平整的田间“大展身手”一边为记者介绍,播种、施肥、浇灌,曾经需要“三步走”,如今实现了“一步到位”。大型机械耕地、无人机作业、自动化播种,这种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坐在地头种田”如今已经得到了实景呈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光愿意种地而且比我们还会种,这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我们农民最大的意义。

无人农机作业为高标准农田插上科技之翼。

  如今,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一块块整齐的高产田……高标准农田不仅“硬件”更新了,“软件”也升级了,全区依托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融合了工程、农艺、信息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旱作覆膜保墒等节水技术,初步搭建的“互联网+高效节水农业”信息管理平台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从“新农人”变为了“兴农人”。“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我们打造了农垦集团'无人农场'、同心县韦州镇全镇覆盖模式,亩均节水超过200立方米,粮食平均单产可达363.9公斤。”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38万亩,2023年粮食产量已达378.8万吨,有力助推全区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接下来,我区将以加快建设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和盐碱地治理改良三个示范区为目标,把农田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力量。 (宁夏日报见习记者 李昊斌 哈玲 文/图)

>>><<<

友情链接